康熙乙亥季夏石頑張璐時年七十有九
凡例(六則)
- 醫學自軒岐仲景。一脈相承,而近世名家。視素問為迂遠不切。傷寒論為古法不可以治今病。至於靈樞金匱。並其書而未聞也。是編首列靈素病機。次則金匱治例。以冠諸論。第文辭質奧。非膚淺輩可知,故詳加釋義。以明其旨。獨不及傷寒論者。以傷寒纘緒二論。先梓行世故也。
- 藝術之學。惟醫林最繁。汗牛充棟。莫可名喻。然靈素金匱而外。求其理明辭暢,如王安道、趙嗣真、趙養葵、張景岳、喻嘉言者。指不多屈,即歷代名醫。造藝各有所長。文理不能兼善。
故選擇方論,如披沙揀金。況多支辭複義。彼此互引,不得不稍為筆削,其文氣有不續處。略加片語以貫之。辭義有不達處。聊易數字以暢之。一切晦滯難明者。雖出名賢。概置不錄。 - 各証治例。類次系諸論之後,皆從古相承。未能逐一辨其出自某某。有例雖明確,而治未允當者,或經治驗,或加體會。易以對証方藥。非故為舉措。變亂成則也。然亦不過如匠氏之繩墨。又必臨病審察。隨其所稟之偏勝。形志之苦樂而為處方。所以一例後有主二三方者,如金匱例雲。短氣有微飲。當從小便去之。苓桂朮甘湯主之。腎氣丸亦主之。病溢飲者,當發其汗。大青龍湯主之。小青龍湯亦主之。小便不利蒲。灰散主之。滑石白魚散、茯苓戎鹽湯並主之。所謂醫不執方。合宜而用者,其斯之謂歟。
- 古今治按,如儒者之歷科程文,而諸家所輯方書。都未之及,且從古立言。止就一端而論。人之所患。都兼並不一。非詳究古人治驗,不能識治法之奧,故於諸按中。擇其可以為法者。附列論例之末。非若類按之泛引稗官野史。以混耳目。
- 論中所用諸方。祖方各歸其源。專方各隸本門。更有不專一門。不歸一源之方。曾採用於前者。以後但著見於某門。不複疊載。祖方則循序貫列。令知某湯中加某藥,即為某方治某病。究其出入增減之意。便獲古人用藥心法。蓋臨病製方。原非作意師古,即如善於奕者。下手輒成譜勢。與醫者之投劑不殊。然古方中有極峻厲。極迅烈。難於輕試者。有順逆反正配合。寒熱補瀉互用。深奧難明其理者。有故用相反之性。激其成功者。有奇兵暫用。隨手轉關者。各於方後發明其義,則極峻厲。極奇奧諸方,皆為常勝之師。庶學人胸中不膠執古方不可治今病之說。斯不愧乎大方。洵非專守藥性用藥者。可同日而語也。間有古方因病雜合,而製難於取法者。稍為更易。以合本條治例。方下標名改定。不敢混廁以浼先哲也。
- 是編証類次第。悉如準繩,而所輯方論。更迭出入。肇是甲申。迄今癸酉。歲逾五甲。稿凡十易。勒成一十六卷,而所選不欲太繁。繁則郢書燕說。讀者愈滋其惑。又不能太簡。簡則井蛙鼴鼠。臨証罔知所措。務在廣搜歷覽。由博反約。千古名賢至論。統敘一堂。八方風氣之疾。
匯通一脈。俾後世修性命之學人。昭然共由,而趨世騖名者。歧路攸分。請毋事此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