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陳建元
或問:Falo 老師,您好:
近日開始看張錫純的醫學衷中參西錄,發現他醫案中對脈診的記錄比較簡化,舌診也似乎沒有記錄,用藥的部分有獨特見解。
與老師教導相同的是由脈證推病機與用藥的方法,並且藥也是一味一味加的。
請問老師應如何學習這本書並用在臨床上?感謝您的指導!
近日開始看張錫純的醫學衷中參西錄,發現他醫案中對脈診的記錄比較簡化,舌診也似乎沒有記錄,用藥的部分有獨特見解。
與老師教導相同的是由脈證推病機與用藥的方法,並且藥也是一味一味加的。
請問老師應如何學習這本書並用在臨床上?感謝您的指導!
答:
雖然醫之為藝誠難矣,亦貴乎精也。所謂精者,當先造於四者之妙而已。古人云:脈病證治是也。
看醫案都是看其脈病證治怎麼用,換言之,就是看人家的經驗是什麼?訓練自己的思維怎麼走而已!也是用來印證自己的所學。
譬如裡面有講到很多使用「石膏退熱」的用法,看久了看多了,自然會知道原來是要這樣退熱喔,多大的劑量才退的了熱,自然心中有個譜而不會害怕、不敢用。
譬如諸脈弦硬主陰虛(排除外感之後),剛學的時候覺得很空泛而不著邊,但是看過其〝虛勞喘嗽門〞、〝腦充血門〞等醫案之後,就會逐漸瞭解諸脈弦硬主陰虛是在講這個喔,並掌握其藥物如何使用。
……諸如此類,都是能逐漸進入脈病證治的中醫世界中,也才有真正的東西可學,雖然其醫案中對脈診的記錄比較簡化,但可以學習的東西也不少,可以學習的地方就撿起來用,脈診不足的部分就用藥王脈學來補強,至少這種按照正統中醫脈病證治模式所出來的醫案,是可以複製療效的醫案,與一般套方矇中,不知道其所以然而無法複製的醫案是不一樣的,所以有較高的學習價值。
【引用請先來信告知徵求同意,若有涉及販售營利等商業行為,版權所有拷貝盜用必究。】
【藥王脈學講壇】http://blog.xuite.net/drjychen/twblog
問答錄 203:醫學衷中參西錄中治療水臌氣臌的問題
作者:陳建元
以下資料來自張錫純的「醫學衷中參西錄」
「至於氣臌,多系脾有瘀滯所致。蓋脾為後天之主,居中央以運四旁,其中原多回血管,以流通氣化。若有瘀滯以阻其氣化,腹中即生脹滿,久則積為氣臌,《內經》所謂諸濕腫滿皆屬脾也。拙擬有雞湯,曾用之屢次奏效。方中之意︰用雞內金以開脾之瘀;白朮以助脾之運;柴胡、陳皮以升降脾氣;白芍以利小便,防有蓄水,生薑以通竅絡兼和營衛也。統論藥性,原在不涼不熱之間。然此証有偏涼者,則桂、附、乾薑可以酌加;有偏熱者,則芩、連、梔子可以酌加。若其脈証皆實,服藥數劑不見癒者,可用所煎藥湯送服黑丑頭次所軋細末錢半,服後大便通行,病即稍癒。然須服原方數日,日用一次,連用恐傷氣分。此水臌氣臌治法之大略也(醫方篇中載有治水臌氣臌諸方案宜參觀)。
用雞內金為臟器療法,若再與白朮等分並用,為消化瘀積之要藥,更為健補脾胃之妙品,脾胃健壯,益能運化藥力以消積也。且為雞內金含有稀鹽酸,不但能消脾胃之積,無論臟腑何處有積,雞內金皆能消之,是以男子癖、女之瘕,久久服之皆能治癒。又凡虛勞之証,其經絡多瘀滯,加雞內金於滋補藥中,以化其經絡之瘀滯而病始可癒。
治氣鬱成臌脹,兼治脾胃虛而且鬱,飲食不能運化。生雞內金(四錢,去淨瓦石糟粕搗碎) 于朮(三錢) 生杭芍(四錢) 柴胡(二錢) 廣陳皮(二錢) 生薑 (三錢)
治水臌氣臌並病,兼治單腹脹,及單水臌脹,單氣臌脹。生雞內金(五錢,去淨瓦石糟粕軋細) 生于朮(分量用時斟酌) 鮮茅根(二兩,銼細)」
想請問陳老師:
1. 張錫純極言「生雞內金」之效,不知是否確如其說,可開脾之瘀,甚至可治水臌氣臌?
2. 目前藥房無法購得「生雞內金」,僅有炙過的內金,其色暗黃,不知藥性上有無差別?
3. 若生雞內金與炙內金藥效有顯著差異,如今生雞金不易取得,是否有代用品?
答:
一. 無生雞內金用炙內金替代即可,唯藥量要再增加1/3~1/2即可取代。
二. 此處的氣臌用白朮、陳皮、內金之類來取效的,主要是指:
1. 一般腸胃疾病消化不良等所產生的脹氣,也歸類在「氣臌」。
2. 或是像非洲兒童單獨大肚子的那種「疳積」,也歸類在「單腹臌」。
此處所謂的可治「氣臌」、「單腹臌」,其實是指這一類的病候。
若是肝硬化、肝臟腫瘤疾病、腎臟疾病、心臟疾病‥‥所造成的腹水(單腹臌),其腹水只是其「標」而已,仍有原發病的「本」要治療,而不管是「標」還是「本」,其病機都涉及多個系統而複雜,並非單純下幾味脾脈系統的藥物便能治療。
【引用請先來信告知徵求同意,若有涉及販售營利等商業行為,版權所有拷貝盜用必究。】【藥王脈學講壇】http://blog.xuite.net/drjychen/twblog
中醫用藥問答錄 60:常規的用藥規矩要先學好
作者:陳建元
或問:老師您好,在張錫純前輩的《醫學衷中參西錄》中,他在以下附上的醫案中,用弦脈屬木以及五行相剋推出病位在肺脾二臟,並且暗示把脈可用總按法,他說〝脈雖分部位,而其大致實不分部位〞,雖說他醫案中也有記錄單案的例子。但一代名醫怎會認為寸關尺實不分部位?是我沒有參透他的含義嗎?還是因為脈太弱了他就用總按法來斷證。
----------------珠玉二寶粥
治脾肺陰分虧損,飲食懶進,虛熱勞嗽,並治一切陰虛之證。
生山藥二兩 生薏米二兩 柿霜餅八錢
上三味,先將山藥、薏米搗成粗渣,煮至爛熟,再將柿霜餅切碎,調入融化,隨意服之。
山藥、薏米皆清補脾肺之藥。然單用山藥,久則失於粘膩;單用薏米,久則失於淡滲,惟等分並用,乃可久服無弊。又用柿霜之涼可潤肺、甘能歸脾者,以為之佐使。病患服之不但療病,並可充飢,不但充飢,更可適口。用之對證,病自漸癒,即不對證,亦無他患。柿霜餅,即柿霜熬成者,為柿霜白而淨者甚少,故用其熬成餅者。然熬此餅時恆有摻以薄荷水者,其性即不純良。遇陰虛汗多之證用之即有不宜,若果有白淨柿霜尤勝於餅。
一少年,因感冒懶於飲食,猶勤稼穡,枵腹力作,遂成勞嗽。過午發熱,徹夜咳吐痰涎。醫者因其年少,多用滋陰補腎之藥,間有少加參、耆者。調治兩月不效,飲食減少,痰涎轉增,漸至不起,脈虛數兼有弦象,知其肺脾皆有傷損也。授以此方,俾一日兩次服之,半月全癒。
或問︰脈現弦象,何以即知其脾肺傷損?答曰︰脈雖分部位,而其大致實不分部位,今此證左右之脈皆弦,夫弦為肝脈,肝盛必然侮脾,因肝屬木脾屬土也。且五行之中,惟土可以包括四行,即脾氣可以包括四臟。故六部脈中,皆以和緩為貴,以其饒有脾土之氣也。今其脈不和緩而弦硬,其脾氣受傷,不能包括四臟可知。又肺屬金,所以鎮肝木者也,故肺金清肅之氣下行,肝木必不至恣橫,即脈象不至於弦。今其脈既現如此弦象,則肺金受傷,不能鎮肝木更可知也。
答:
您想太多了吧,張錫純前輩的這個方我是常用的,柿霜餅是什麼?很多人可能沒看過,一片一片甜甜的很好吃;第4層的沉弦才是氣滯,第2層浮弦則是陰虛,如今患者6脈皆是第2層浮弦,則是諸脈陰虛,而外候是飲食懶進,虛熱勞嗽,病位是在脾肺二系,故使用柿霜餅、生山藥、生薏米滋肺脾陰分、薏米又滋養中稍燥濕使不呆補,故能見效也;而如果使用後效果不佳時,因為患者是6脈陰虛,又宜加入生地、熟地、白芍等滋養6脈的藥物,才能見效。
而這個方有更厲害的用法,山藥如果先打成細粉再加水煮開的話,就會變成有黏性的黏粥,再隨脈象加入柿霜餅、人參粉等物,雖老人病至吃西藥吐西藥;吃中藥吐中藥;喝水吐水,飲食全部無法進口,坐以待斃者,用此物緩緩嚥下,靠其黏性黏在胃腸,要吐也不至於全部吐出,故能漸漸吸收而體力逐漸恢復也。
傳統中醫在診療上需要下面這些基本資料:
1. 詳細的六脈脈圖。
2. 主述(即病人的主要訴求是想要治療什麼?)
3. 其間的用藥經過、份量與比例
4. 病史經過
5. 舌象
也就是當您看病的時候,應該一下手,就要把這些陣勢先擺出來,要先把這些資料蒐集起來,否則是不足言醫的,我們要答案,但答案不會自己跑出來,您必須先去找這些資料,然後才能求得答案,這些資料收集的愈齊全,答案就愈正確;所以您看病的時候,一下手就是要先去找出這些資料。
當然,臨床久了之後,會發現在某些特殊的情況下,可以只把脈不看證、或是只看證不把脈,甚至不看證不把脈,也能開出正確的藥方,譬如由病史上,知道患者只是吃壞肚子,就是不把脈不看證,用膝蓋想也知道〝保和丸〞吃一吃就會好了;譬如由病史上,知道患者只是撞傷胸部,就是不把脈不看證,用膝蓋想也知道〝十八銅人行氣散〞吃一吃就會好了;譬如由病史上,小兒肚子消化不良而膨風,拍肚子有鼓聲,就是不把脈不看證,用膝蓋想也知道〝萬金油〞塗一途肚子,待會就會好了,但這畢竟只是某一小部分,病機較單純的情況而已,並非常態的疾病處理模式, 故不能視之為常法。
就像學習書法,常態的、規矩的、基礎的楷書,就是要先學好,這樣子才有根基,而後要寫狂草,遊戲三昧,也是隨興所至而已;相反的,常態的、規矩的陣勢不先擺出來,楷書都寫不好,就要學人寫狂草,最後畫虎不成反類犬,也是變成低級塗鴉而已。
又譬如修行人心太高,常態的、規矩的、基礎的不先學好,只想學濟公遊戲人間,結果只學到吃狗肉、喝酒而犯戒而已,又無吃肉吐出來變菜,喝酒吐出來變水的神通本事,學了也是害慘自己而已。
結論:該規矩學好的,還是要先學好,基礎穩,何愁他日要變化。
【引用請先來信告知徵求同意,若有涉及販售營利等商業行為,版權所有拷貝盜用必究。】
【藥王脈學講壇】http://blog.xuite.net/drjychen/twblog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